以前的上流社會都吃鬆軟的白麵包,
中下階層只能食用大量含有麥麩、培芽、亞麻籽麵包,
隨著養生觀念日益高漲,
研究指出吃高纖麵包,這種長期低溫發酵的麵包,
胃比較不容易漲氣,也富有極高的營養價值,
所以現在則跟以前恰恰相反,
反而高纖麵包的售價比白麵包高。
這次邀請到商業周刊「秒殺麵包」製作達人黃裕洲先生,
令客人讚譽有加的朵薩麵包也出自於他的雙手。
古文明記載,埃及的尼羅河盛產小麥,
他們開始將小麥磨成粉,加入水、馬鈴薯及鹽拌在一起,
擺在溫熱的地方,利用空氣中的野生酵母讓麵糰自然發酵後,
再拌入小麥粉揉成麵糰,放在燒烤的石頭上烤成麵餅。
古埃及人只知道方法,卻不懂得其原理,
因此一直認為這是神在暗中幫忙,
而認定麵包是「神的贈禮」。
直到250年前酵母菌被發現,
隨著商業酵母的應用,
麵包開始大量生產與供應,
有人提及,好吃又健康的麵包一定要用天然酵母製作,
黃先生說:不否定這樣的說法,但也不需要非得用天然酵母,
因為天然酵母有幾樣特性,
1.強的酸味,2.價格較貴 3.需要注意麵團是否失去彈性。
天然酵母的麵包使用窯烤會有很多優點,
傳導力好,滲透力強、味道濃郁,
他的建議是一部份採用商業酵母,一部份採用天然酵母!
麵包分為硬式和軟式兩種,
硬式又稱歐式,使用材料簡單,但要做的好吃的比較困難,且製作時間長。
軟式麵包的種類有:含有cream的麵包、波羅麵包,
軟式以日本為最盛行,歐洲較少見。
另一種是低度發酵,像是貝果、印度烤餅、口袋餘、玉米餅。
大家熟知的法國麵包其實它不是法國麵包,
它的名字是baguette,是奧地利人發明的,
在法國的巴斯底地鐵有張圖是當年法國大革命時,因為人民長期受餓,
有人拿著baguette抗爭揭干起義,
大概是如此,所以才會它誤認為是法國麵包^^
接下來又到了觀眾最愛的『互動式美食教學時間』
*製作好吃的大蒜麵包的秘訣:
1.用生蒜刷麵包的邊緣,再用橄欖油刷兩面
2.送進烤箱前先用鋁薄紙蓋住
【配料製作】
tabasco、迷迭香、培根、洋蔥、杏包菇拌勻後,
放在大蒜麵包上,即是布魯斯凱塔
【沙拉醬製作方法】*秘訣在順序
在果汁機中加入檸檬汁、糖、鹽、黑糊椒,稍微溶解後,加入蛋黃,
最後將橄欖油緩緩倒入,倒入時要像一條細線般,
均勻後再次拌打,即完成。
(註:若覺得沙拉醬太稠,就再加入檸檬;
反之覺得太稀就再入橄欖油,再次拌打。)
【鮪魚醬製作】
將鮪魚罐頭的油瀝乾後,加入沙拉醬,
再放入洋蔥,跟鹽一起混著抓勻,
再加入墨西哥酸豆和黑糊椒,即是美味的鮪魚醬。
*如何判斷好的麵包,簡單就是「色聲香味」四字
色:顏色選擇金黃色
聲:敲打起來要有沈重的鼓聲
香:具有麵粉特殊的香氣
味:有淡淡的鹹味和濃厚的麵包香
*如何買好的吐司
剛出爐時看4個角角,有菱角的話不建議買!
(表示拌打過度、發酵過度)建議買鈍角的
吐司呈山形狀的話,表示師父在製作吐司的技法上較四方狀的高
麵包側面圖:氣洞多表示含水量高、發酵時間長,酵母量低,
重要的是氣洞要大小不一、均勻分佈,開口是要往上開展的。
黃先生提及目前市面上的全麥麵包都是假全麥,
偶爾才會用真全麥,
全麥中的麩皮、麥、培芽(易腐敗),
所以必需在幾天內全部用掉,不然會壞,
但坦白說並沒有幾家店可以一次儲存20幾袋,
所以也不一定要吃全麥,
品嚐蕎麥、玉米、小米的也不錯。